【CN314智能生活】众所周知,有些高性能手机的发热量是很大的,玩游戏十几分钟就开始变热,甚至会变成暖宝宝。因此这给我们的直觉:手机变热了,玩游戏掉帧了、卡顿了,散热能力就不算好。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有网友给出了反常识、反直觉的观点。
他表示:
★没有风扇的手机,靠的基本都是被动散热对吧。
★那么散热的好坏,就是等于热量从核心传导到机身表面的效率对吧。
★也就是说,散热好的手机,基本就是同样功耗和表面积的时候,能让整机表面温度更烫的手机?
看起来确实跟大家的认知不太一样,我们普遍都觉得手机已经很烫了,代表里面芯片部分一定温度更高。但这位网友的观点是从物理学出发的,是一步步反推的。
★手机外壳很烫,意味着材料的导热效果很好;
★导热效果好,意味着内部的热量可以快速穿透机身,跟外界形成对流;
★热量能够快速散发,就代表散热效果好。
因此得出结论:
散热好的手机≈表面温度更烫的手机?
而最给力的是,这位网友的观点还获得了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Bruce_Lee的支持。李小龙表示:
★你理解的没错,物体表面温度越高,散热能力越强。
★但想要摸起来不热、散热能力又强,就需要把机身上摸起来觉得最热的地方温度降下去,不热的地方想办法把温度升起来。
★当整机各处温度极致均匀时,散热能力最好。
听起来还真没什么毛病。但这个理论仅适用于没有风扇散热的手机,也就是被动散热的手机。当然了,没有风扇的被动散热手机占据绝大多数,目前主流的散热方式依然是石墨层、均热板、铜管等等,这些材料的意义恰恰就是提升导热效率,把核心元器件的热量尽快从机身内部导出的外部。
提高被动散热面积与材料,无非就是让交换面更热,又主动散热或温差大,热量更容易散发出去,导热快能帮助平衡整机表面的温度,同表面积下散热有更高的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散发出去的热量多并不体现在整机的最高温度,避免出现过高温烫手的热点也是很重要的。
由此,几乎可以推导出一个奇怪的结论:使用玻璃或陶瓷材质后盖的手机都是走邪路,金属后盖才是yyds!因为玻璃与陶瓷材质的导热效率都不高,而金属的要高得多。用铜合金做后盖显然不现实,那么能不能做成镁铝合金呢?要知道早年那些主打轻薄的手机基本都是镁铝合金机身,看来尘封已久的设计有希望重见天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