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想必国内电商巨头们的促销活动将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热点。但我们注意到,除去消费者能得到的实惠,电商行业还有另外一大热点:阿里巴巴王帅曾怒斥京东方面策划了“701项目”,由此引发关于网络黑公关的热议。
阿里与京东的本次斗法源于11月22日,一律师在微博发文,称阿里在双11等大型活动前遭到万篇文章攻击,并将矛头指向了京东以及互联网实验室(由方兴东创建)。此后,更有网友爆料京东与方兴东签订200万合同,推动有关部门立案调查天猫。
京东和方兴东(互联网实验室)都已经否认这一传闻。京东还表示,“长期以来遭受系统的、有组织性的、毫无事实和法律依据的恶意攻击及抹黑。到了11月30日,“黑稿门”风波升级,阿里王帅怒斥京东“701项目”,称商业竞争堕落到雇佣写手、组织庞大水军网络、规模化散布谣言的地步实属罕见,对舆论的蓄意操控更令人不寒而栗。
来自媒体报道显示,北京沃来公关公司成立“701项目”购买大量身份信息注册网络账号组织黑文生产及扩散,其控制人为京东前新媒体经理陈战锋,而京东公关副总裁宋旸为“701项目”的资金提供方与直接指挥者。而针对这一指责,京东副总裁宋旸在朋友圈仅仅发布了“一些个人看法”,并未作出正面回答。
黑公关已成“网络雾霾”
客观来讲,“701项目”是否存在,以及该项目是否由京东方面策划,目前还很难有一个定论。但从满天飞的网络谣言,以及消费者难以了解真实信息等方面来看,网络黑公关毫无疑问是人人畏惧的“网络毒瘤”,严重影响了国内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
12月18日,“大咖谈治理网络雾霾”在线访谈在京举行,并讨论了“黑公关”这一话题。与会法学家表示,近期不少企业爆出遭受竞争对手利用网络黑公关手段进行抹黑、歪曲事实蓄意攻击的消息,这表明严重危害我国互联网风清气正的网络雾霾已成社会公害,对网民了解真实信息、尤其是对青少年健康上网造成巨大危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储殷指出,放任企业利用黑公关手段抹黑谁,最终对老百姓也是不利的。如果监管部门不迅速干预,就一定会成为一个“黑市”,“黑市”里一定是谁不讲规则谁最厉害。“我国黑公关走得太早,路子太野,没有吃相了,吃相太难看了。”
知名媒体人秦朔此前也表示,“如果对‘黑公关、谣言、水军’等问题不加以共治,全行业都将受辱蒙羞,将来不知道会出现什么违规违法、让世界耻笑的闹剧丑剧!”事实上,黑公关和黑稿等仅能让部分“吃瓜观众”看个热闹,满足八卦心理,可谓劣迹斑斑。
那么如何消除被称为“网络雾霾”和“网络毒瘤”的网络黑公关呢?“治理‘701’等网络黑势力,要靠刑事手段。”储殷如此表示。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卢建平也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空间,当前我国网络空间舆论的法律边界已愈加清晰、严格,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是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的基本方针。
截至目前为止,网络爆出京东阿里“黑稿”风波已将近一个月,但我们仍不知道,本次事件将如何落幕。但正如评论文章《网络空间言论的法律边界》指出的,“舆论监督、批评、投诉甚至控告必须基于客观事实,不能诬告,造谣中伤,不能突破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底线。”
希望在“黑公关”成为热议话题的当下,我们能早日能看到行业和有关部门拿出有效解决方法,还电商行业,以及中国互联网一片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