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314智能生活】眼瞅着一年一度的“315”又要来了,估计很多手机厂家又到了草木皆兵的时候。在这个质量问题大曝光的舞台上,任何在过去一年里质量问题频出、或者是问题久久不能解决的品牌或者产品都会粉墨登场,受到千万人的口诛笔伐。那么,在即将到来的“315”晚会当中,有哪些手机品牌、哪些手机会出现呢?手机行业问题频出,这又反映出了什么问题?且看我们简单道来。
三星Note7:名副其实No.1
说到质量问题,估计没有谁比三星Note7更“耀眼”了吧?2016年8月末9月初,爆炸新闻偶见,同期欧洲开始对这款手机进行召回;9月15,美国地区的该款手机也在召回中,媒体报道美国收到26宗烧伤和55宗财产损失的报告;而在中秋节后第一天,国内曝光首例爆炸事件,随后Note7在国内爆炸的事件就接二连三的发生。甚至有人评价,“XX手机自燃爆炸”是很常见的媒体题材,但像三星Note7这样把爆炸搞得比发布会还出名,真是头一遭。
欧美等国家与地区就无条件召回,而在中国大陆地区确实一波三折。首先三星将爆炸的Note7手机送到实验室中进行检测,出示证明称“系外部热冲击所致”,并声称要对用户发起索赔;而在随后的几起爆炸事件中,三星也是缄口不言,直到被国家工商总局约谈才松下口来,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召回计划。其间还涌现出“辽宁用户为维权辞去工作”、“著名版主老回上访三星总部”等事,无一例外都是吃了闭门羹。
红米Note2:更换配件臭名昭著
红米Note2换屏幕、换摄像头的事件也是非常出名的。早先红米Note2的官方宣传海报上显示的是使用三星摄像头与夏普/友达屏幕,但被网友们“扒皮”之后,官网上的宣传图片就将文案改成了模糊品牌、模糊参数的方式,跟之前旗鼓鲜明标榜自己使用外国高端零件的作风形成了巨大反差。
网友们在贴吧、论坛、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纷纷吐槽小米“挂羊头卖狗肉”,对小米这种行为表示实在看不上,但小米却迟迟没有对此事做出该有的表态,反而以删帖、禁言等方式做公关,令人大跌眼镜。前不久有消息称一位北京用户购买的红米Note2到货之后,在手机内部信息中发现配置与小米的宣传不一致,便将小米公司告上法庭,控告其虚假宣传、并要求小米公司按照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规定予以“退一赔三”,但截至目前还没有更多的进展。
8848钛金手机:涉嫌虚假宣传
一名光头男子拿着奢华的8848手机在奢华的房间里大肆吹嘘,被很多网友吐槽“史上最恶心的手机广告,没有之一”。有消费者向中消协反映8848钛金手机的实物与宣传不符,因此中消协以此为线索展开了调查,最终得出结论8848钛金手机的线上线下宣传并不一致,存在虚假宣传的嫌疑。8848钛金手机官网中对该机宣传“采用瑞士名贵腕表所用5系钛合金”,而金属行业中并不存在5系钛合金的说法。
经过第三方检测部门的检验,该机的钛合金实际上就是普通的工业纯钛合金或者普通钛合金,而纯钛的价格还不到每克1角人民币,不仅跟“贵”无缘,跟“稀有”也没什么关系,只是加工工艺稍显复杂,但也称不上奢华。9999元起的天价、号称10万台的销量,且不说这销量是不是真是数字,就看8848手机的配置就根本支撑不起这个价格;再看9999元和10万台这个反差,如果不是销量作假,那只能说有钱人真多。
“区别对待”不仅是国外品牌
估计很多人都知道,国外品牌在产品维修、召回等售后环节在国内外是大相径庭的。比方说一款手机除了质量问题,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亦或很多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是无条件退换,召回政策也都非常积极、明确;但是在国内就显得非常疲软无力,国内市场基本都是被无视或者最后才被重视起来的,我们先不说这是不是因为“一等洋人四等汉”的问题,单单就说中国大陆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就有厂商敢不重视?
原因自然是很多的,当然最关键的原因不便说明,其他诸如相关质量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不严,标准不高、标准低于欧美日标准,部分国外不合格品来到中国就变成合格品,这是高层因素;监管及处罚法规不严,缺陷产品处理及召回制度不完善,惩罚力度不够,这也是高层原因;最为我们熟知的一点可能就是“不把中国消费者当人看”的区别对待,即便是在全球销量最大的中国市场也是有恃无恐。
但很遗憾的是,不仅国外品牌在产品维修或召回问题上区别对待,就连国产品牌对消费者的态度也极其冷漠。媒体上曝光出来很多某米手机自燃、某族手机自燃事件,用户在售后处理的过程中都遭遇一波三折,或者是售后拿走手机之后就杳无音信,或者是以“操作不当”、“使用非原装配件”为由予以拒绝,加上维权成本高、维权周期长,很多没有实力的用户往往只能忍气吞声.....这都是往年“315”的核心话题,并且今年也不会例外。
追求体量、罔顾品质,无异于饮鸩止渴
一方面是大红大紫的销量,一方面是对用户的维权呼声置之不理;一方面是外国市场对消费者毫不含糊,一方面是对国内用户置若罔闻——这两点基本就可以概括手机市场维权乱象了。当然了,这里说到的只是网上爆料相对集中、问题相对严重的事情,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要比这多得多。消费者掏钱之前是大爷、付款之后变孙子,反映的问题就是信息的不对等与维权的高成本。
售前将产品吹得天花乱坠、售后将消费者弃之于不顾,盲目追求销量和声量,对于低品质的高容忍,这些都是产业面临的大问题。都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但是从现在来看,很多厂家几乎是将这句话本末倒置,行为令人发指。一个宣传、一个品质、一个售后,这三个环节几乎是最能体现品牌价值的,但很可惜有些厂商根本就没做到,一直挂在嘴边的“用户体验”根本无从谈起,更别提什么“奢华”、“高贵”、“品位”。不管是苹果、三星这样的跨国巨头,还是小米、魅族这种国内知名的手机品牌,品质应该是永远的追求,即便发生质量问题也不该罔顾事实、推脱责任,毕竟消费者不是傻子,而且随着信息对称与透明,消费者也越来越“不好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