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集体滑铁卢 夏普逆势而上成为范本

2017年05月20日 01:26 | 来源:中国派原创 | 作者:刘玉曼
  • 夏普电视
在众多日薄西山的洋品牌中,夏普电视成为业界一股“清流”,逆势而上的夏普未来留给市场的还有更多想象空间。

【CN314智能生活】中国市场曾一度被飞利浦、夏普、索尼、松下、东芝、LG等洋品牌占领,但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曾经的家喻户晓的洋品牌却在中国市场集体滑铁卢。例如曾经在世界享有盛誉的日本的家用电器,如随身听、电视机、游戏机、录像机、洗衣机、空调等等,都曾因日本制造的品质而为日本带来巨大的外汇收入。但现在,日本对华已是贸易逆差,而那些曾经响彻中国的品牌,一些因为亏损严重在生死边缘挣扎,还有一些已经彻底放弃了这个领域。

夏普1.jpg

曾经风光无限,如今集体滑铁卢,洋品牌想要翻身太难

以国内平板电视市场为例,2016年国内平板电视的销量呈现出小幅增长的态势,总量预计达到4800万台,但根据家电调研机构奥维云网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索尼电视在华市场份额为2.1%,零售量同比下滑24.1%,零售额同比下滑17.5%,销售排行也跌出前十名。

索尼电视也曾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其曾经创造过神话般的辉煌历史,而如今,却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连续4财年亏损,“破产”传言不断传出,风光已然不再。专家分析认为,日企长期过度依赖曾经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最大的致命伤。而《华尔街日报》也曾发表评论称,“索尼的核心问题在于,许多让索尼手足无措的新兴产品都需要不同的技术,如硬件、软件、内容及服务。这些技术在索尼内部都是受到严密保护的部门,而要让部门一起合作获取跨领域的成果非常难。”面对日渐惨淡的市场经营状况,满怀一身技术的索尼也称要进行改革,但观察索尼目前的改革举措,一方面大规模裁员,一方面将电视等业务拆分,但终究并没有逆转索尼电视的销售下滑命运。还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索尼电视在中国消费者的心目中日渐边缘化,在互联网电视品牌和传统电视品牌的双面夹击下,索尼电视在华的市场份额将持续萎缩。

巩固技术,发力营销,夏普成改革成功范本

而反观夏普,同样作为一个洋品牌,却在被收购之后重新华丽回归中国市场,近期在中国彩电市场的表现异常抢眼。根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与奥维云网(AVC)联合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中国彩电市场总结报告》显示,回归中国市场不久的夏普线下市场同比增长达30个百分点以上。

夏普2.jpg

拥有百年历史的品牌得益于富士康的赋能,进行了一次华丽回归,可以说是洋品牌转型的一个范本。在被收购之后,夏普属于富士康旗下控股子公司,原夏普研发团队保留,并且研发技术、专利、面板生产都是原汁原味的日本夏普。目前夏普仍然在面板技术方面发力,例如来自世界唯一的夏普10代线SDP堺工厂生产的液晶面板,每一块都拥有100万个晶体管,且要经过至少300道工序,在有效切割后,形成了近乎完美的黄金比例屏幕。

同时,夏普也因为加入了富士康的成本管理,在被收购后大幅调整了供应商,转而借助富士康的零部件采购能力实现原材料供应。2016年12月底,富士康及夏普宣布,拟建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液晶面板厂,投资额近90亿美元,郭台铭还称将在美国也投资70亿美元建造液晶面板厂。富士康希望未来夏普重振电视机业务,将2017年夏普的电视机目标产量翻了一番,达到一年1000万台。

夏普3.jpg

与此同时,夏普还采取了更加接地气的营销,尤其是在2017年第一季度,夏普瞄准年轻市场、聚焦娱乐营销领域,一口气赞助了《歌手》《奔跑吧》《七十二层奇楼》三档热门综艺节目,最大限度地接近年轻群众,同时配以极具诚意的促销活动,让当下的消费主体年轻群众更近距离感受到了百年夏普的温情。

在众多日薄西山的洋品牌中,夏普电视成为业界一股“清流”,逆势而上的夏普未来留给市场的还有更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