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314智能生活】想当年刚有防水手机的时候,好多人巴不得都想在别人面前显摆一下自己手机的防水能力,比如摩托罗拉的DEFY,当时就有不少人带着手机去澡堂、去游泳,甚至还有专门下火锅的玩法,让人大呼woc。而到了现在,基本上中高端手机都有防水性能,不管是什么级别,基本上都能应付洗手时飞溅的水滴和湿漉漉的手掌,或者是毛毛细雨这样的天气。而iPhone一直以来的防水性能都有口皆碑,到iPhone 11、12这代还有了IP68级别防水,让不少人都搞起了花式玩水。
但是,最近苹果就因为防水这件事摊上官司了,而且我们也懒得用“又双叒叕”这种标题了,因为苹果近年吃官司情况太多,多到计数君早已壮烈牺牲。这次诉讼的情况是,苹果公司在纽约被集体诉讼,原因是“苹果在营销中对iPhone的抗液体浸润能力进行了虚假陈述,夸大了其硬件的防水能力”。
究竟是否夸大了?究竟有多夸大?这应该是诉讼的重点。在苹果官方的产品描述中,iPhone 7拥有IP67防水性能,在1米水深中能坚持30分钟;iPhone 11 Pro和iPhone 11 Pro Max拥有IP68防水性能,可以在4米水深中坚持30分钟;iPhone 12的防水性能更强,能在6米水深中坚持30分钟。看起来这些数字似乎没什么毛病,但是请大家注意,在苹果的详情页里,从来就没有提到过“防水”这个词,而是用“抗水”这个词。
一字之差,两者的意思就会有较大的区别。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个概念,国际通用的设备防水能力标准描述中,有三个等级可以参考,它们分别是疏水Water-repellent、抗水Water-resistant、防水Water-proof,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三个等级都有着明确的解释和适用场景。
疏水,指的是设备不易沾水,或者沾水之后也难以让水分积存。比如雨伞、冲锋衣等等,它们的面料是疏水的,即便雨水打上去也会很快流走,不会浸透到面料纤维中;
抗水,指的是设备有初级的密闭性,可以在低水压的情况下保证水分不进入内部。比如洗手时被溅水、不小心掉进了台盆里,都属于这个情况。
防水,指的是不仅要能承受水洗、雨淋、短时间浸泡等情况,还要能保证在水压较大时能保持密闭。比如说相机的潜水外壳、潜水探照灯、潜水面罩与呼吸器等等。
所以,苹果说手机拥有IP68抗水等级,所表达的意思是在较大深度、较大压强的水中可能无法保证可靠的安全性。而且还得根据集体诉讼团队提供的资料,据说苹果内部测试防水性能的方式是“静态+纯水”,也就是不流动的纯净水环境,这跟大家日常接触的场景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因为“静态”意味着可控的、较小的压强,“纯水”意味着导电性很低。而在实际生活中,即便是用手龙头冲洗一下手机,缝隙处所遭受的水压就已经远高于IP68等级的防护力了。而自来水、饮料、汤汁类的液体往往内含大量电解质,更别提盐分超高的海水。所以,导电性能比纯水也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简单的说,只要你的iPhone出于某些原因进水导致损坏,苹果官方99%都不会给你保修的。换言之,苹果的保修政策在各种进水的情况下几乎是形同虚设,自始至终宣传的是“抗水”而非“防水”,因此在法律层面上就已经把锅甩出去了。大家也别忙着对苹果批判一番,毕竟普通手机并不是户外定位,并不严格要求三防性能,如果需要最好还是买个专业防水外壳,这才叫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