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在11月13日发布了Q3财报,显示净利润为10亿人民币,实现了上市以来最大的单季度盈利。到2017年其“亏损大户”的阴影终于开始淡化。但是风光的背后,有专业人士犀利地指出,利润的上升其实是提高第三方卖家占比为代价的,而这样的做法无疑让一直标榜“自营为王”的京东购物体验一落千丈。也为近几年该平台频繁爆出的售假、造假丑闻找到了更合理的解释。
3C起家的京东,曾是消费者心中电子产品网购的首选平台,“京东”这一招牌也曾是正品的保证。可是近些年在这一领域爆出的假货丑闻铺天盖地,从2010年的“宏碁笔记本艳照门事件”、到二手iPhone,而前段时间又爆出售假三星、小米等手机配件。
前段时间,深圳警方经前期暗访摸排和周密部署,成功捣毁一处在京东上售卖假冒三星手机配件的线下犯罪窝点,现场控制包括老板熊某在内的涉案人员4名,查获3500多件假货,涉及三星、小米等多个品牌,案值超过20万元。熊某现场交代,自2013年以来,公司一直在京东上以“多宝盒数码专营店”“繁星数码专营店”的名义销售假冒充电线、插座、电池等手机配件,月均销售额10万余元。
而让广大消费者更难以接受的是,据熊某交代,公司曾在今年初因销售假冒小米手机配件就被小米公司起诉过,但京东并未对其追责,仅让其改变销售品牌,继续在京东经营上述两家店铺。
从2013年到现在4个年头,不知道有多少三星、小米从这里流入消费者手里,虽然事发后京东给与了消费者买一赔三的补偿,但是京东明知是假货还包庇,其行径实在令人失望。
除了售假,京东在不断扩张的路上开始了“造假”。
双十一前夕京东卷入了“刷单门”,被爆有超过1000个项目涉嫌恶意刷单。
而在今年年初,曾经为京东刷单的刷手举报京东刷单,举报材料竟然超过30G!曾经被央视曝光的空包网被再次查封,这一年竟然为京东刷单559万笔!
而在其2017全球好物节开始后的第6天,也就是11月6日,被爆出其平台上第三方卖家组团购买假质检报告,以换取商品上架销售资格。据网友提供的资料证实,仅2017年的几个月间,京东有300多个店铺购买过近400份假质检报告。共有90%以上的报告为假的质检报告。
消费日报记者随后又深入调查,发现入驻京东商城的品牌授权等入驻资质可造假,一些服务商此前有过协助商家造假、成功入驻京东的案例,通过第三方资质造假入驻京东继而售假俨然已经成为一条产业链。
这样算下来,商品质检报告作假让不合格产品甚至假冒伪劣商品横行市场,而商户入驻造假让那些不具备资质的店在京东开起来,带来的除了假货,还有售后等系列难以过关的服务体验。
联想到更早一些时候爆出的京东造假的一个比较轰动的案例。徐先生在京东买到2只“美国花花公子”行李箱,怀疑是假货后经过其仔细对比,发现京东和商家提供的授权书竟然大有文章!《授权书》里的落款时间是2011年3月1日到2015年的12月31日。然而可笑的是,这家店铺的公司直到2013年4月11日才成立!也就是说开店两年前就签了授权!京东又一次为假货买单,假一赔三。
类似京东售假、造假的新闻越来越多,年初还有消费者起诉京东自营假货,京东却给出“京东自营不是京东商城自营”的可笑解释。
2016年夏天,京东巨亏93亿,“当选”为中国亏损王。最近几个季度的财务报表显示已经有所盈利,有网友想问,这么多的亏损是靠什么迅速填平的?难道就靠售假、造假赚取利润去安稳投资人的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