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314智能生活】近日,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的腾讯指控华为涉嫌夺取用户数据、侵犯用户隐私。事件的导火索是华为2016年底发布的一款以人工智能为卖点的手机——搭载最新Magic Live系统的荣耀Magic。
荣耀Magic可以根据微信聊天内容自动加载地址、天气、时间等信息,比如在聊天过程中提及“看电影”时,手机会自动给出当前热门的电影推荐,并进一步推荐附近的影院甚至是选座买票等等。也就是这样的功能惹怒了腾讯,双方再次在用户数据这一敏感的问题上起了争执。
整个事件的谁是谁非很难说清楚,但华为在回应腾讯时说到的数据归属权的说法,是绝对没问题的,所有用户数据都属于用户,从不属于微信和荣耀Magic。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在数据时代的大景下,每个人的数据被收集似乎已成了不可避免的事。一方面,收集到用户数据的新技术会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比如自从相片可以存在iCloud上后,相片的储存再也不受手机容量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意地拍照;另一方面,iCloud用户数据泄露等隐私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新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使用户的隐私权受到侵犯、遭受经济损失或精神损害等问题。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用户数据只能属于用户自己,用户为了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或许会有意无意地向企业提供自己的一些隐私数据,但用户隐私绝对是任何企业都不能触碰的底线,否则在这么敏感的问题上失去用户的信任,对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承受的。如何使用技术手段保障用户隐私是所有科技厂商都不能忽视的问题。
对于隐私安全,华为有一个强大的保障机制,它成立了一个《全球网络安全与用户隐私保护委员会》,作为公司最高网络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管理机构,任命了全球网络安全与用户隐私保护官,直接向CEO汇报,从这个举措上讲,华为对用户数据及隐私的保护可谓是最高级别。另外,为了确保执行的效果,华为所有业务单元均设置有网络安全与用户隐私保护办公室,监督并指导业务体系有计划性地开展隐私保护工作。 在一些隐私风险较大的部门,还设置了各个级别的管理岗位和专家岗位。如CBG设置了首席隐私保护官,同时在终端云、APP开发等领域均招聘了多名的隐私专家,这些隐私专家大多来自于在隐私保护立法和执法方面比较严格国家和地区,能对用户隐私的实现最高级别的保护。
AI是系统演进的必然,现阶段是中国系统AI发展的最佳时期。而人工智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实现的,所以数据安全是人工智能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荣耀Magic内置的Magic Live OS为例。Magic Live OS基于安卓深度定制,在用户授权下,能够自动感知、判断 用户使用场景,并在用户需要时,会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 如同一个智慧助理在身边。 Magic Live OS以数据为基础,算法为核心,采取了多重措施保护用户隐私,首先它数据的使用与处理,都在用户的充分授权可控下,在本地完成。对于数据的来源和使用有明确边界并公开告知。第二,它算法的规则定期由云端以系统升级的方式推送给用户,华为基于互联网海量的数据,在云端对AI引擎和算法进行不断地训练和优化,不依赖在线用户的数据。通过定期给用户推送OTA版本,对用户手机本地的算法进行更新优化。第三,它所有的规则都是通用规则,不涉及用户的个性数据。即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只识别出用户的衣食住行等意图,不涉及用户金融、个人隐私等纬度的信息。所有数据的使用都是为了便于给用户推荐下一步的服务。
通过这次微信与华为之争,用户的隐私安全再一次被放在了台面上。无论这场冲突最后谁胜谁负,毫无疑问的是,企业只有站在用户角度上,合理利用数据资源,并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