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派 报道】中国本土智能手机市场上,在工业化设计和性价比上面比小米强的不止一两家,但是跟小米渊源最深的要算魅族。按魅族黄章的话,小米是抄袭了魅族的粉丝文化,走了魅族的路,只是没料想的是小米雷军不仅擅长借鉴,更擅长营销,所以魅族虽然是小米的领路人,但是在销量上,却被小米狠狠甩在了后边。
被赶超的魅族正在逐渐失去它的优势么?本文作者结合魅族的前世今生分析了它现在销量低迷的原因,并对比以往的魅族产品指出,现在的魅族因为过分在意对手而逐渐失去灵魂的现实。
独具特色的发布会邀请函让魅族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但用户对其新一代产品的期待已经无法与前几代相比。自黄章复出以来,魅族改革的动作持续不断,在魅族小米化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灵魂。
一方面鼓吹自己的工业设计,一方面和小米打价格战,魅族的产品定位越发不清晰。在竞争激烈面临洗牌的国产手机市场,小而美的魅族或许还能争取一片自己的小天地,但在危机感来临时,魅族选从品牌文化到产品策略的盲目变化,让笔者不禁感慨:没了灵魂的魅族还有希望吗?
从MP3开始魅族积累了不少的忠实粉丝也是国内做粉丝文化较早的科技公司,以至于M8上市之初不少人把魅族和苹果相提并论。一直以来,魅族都在走高端品牌的路线,黄章的理念也得到了诸多粉丝的认同,黄章在论坛里骂某个粉丝却得到很多魅友的支持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说,原先的魅族输送给粉丝的品牌文化是洗脑性的。
但魅族的价格战让这一特性逐渐弱化了。
从MX2开始,魅族便逐渐开始了针对小米的价格战,一年的时间降价近千元,MX3更是从2599降到1299的特价。销量上去了,魅族的口碑却逐渐下滑。早期买魅族产品的用户怎么想?魅族的新一代产品还会受到追捧吗?既然降价那么多,我何不在价格较低时买呢?魅族的用户购买产品的原因逐渐从对魅族品牌的认同转向贪求低价。
依靠低价吸引用户,再用优秀的体验把用户转换为粉丝,不乏为一个不错的战略。一直以来魅族也逐渐向用户妥协,用户要求的新功能不断得到满足,最具魅族特色的Smart Bar也可以隐藏了,但魅族对用户的妥协并没有解决真正的用户痛点,魅族手机的发热问题,续航问题,相机问题等等却没有实质上的改变。根本问题不解决,却一味求新能满足一些发烧友,却不能让大部分的用户满意。
由于魅族独特的产品设计,很多第三方ROM不能给魅族进行适配,就凭这一点又有多少发烧友会选择魅族呢?即使你是安卓4.4.4,对普通用户来说又有什么吸引力呢?
说到产品设计不得不对魅族点个赞。魅族的产品设计一直都是国内领先的,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非常适合走差异化路线。在手机巨头的产品难以走出同质化魔咒的时候,差异化产品的出现着实让人一目倾心。
可学习魅族风格的厂商越来越多,包括山寨厂商和国产巨头。MX2的设计已经延续了两代,市场上的相似产品也越来越多。MX2时代,这样的设计可以用惊艳来形容,随着国内厂商对工业设计的看重,可以说魅族在了设计上的优势正在不断消失。
工业设计只是魅族走向平庸的一个方面,估计魅族最让人讨厌的地方还是在其产品营销上。魅族的眼里貌似只有小米才是其竞争对手,线上线下的营销都少不了针对小米的影子。这或许和黄章的性格相关,但一个连个人恩怨都放不下的人,又如何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公司呢?
那么,为什么说魅族失去了灵魂就没有希望了呢?
首先,魅族之前小而美的模式离不开忠实的粉丝。魅友喜欢魅族这个品牌,魅族也不负众望,虽然公司很小产品价格上也没有什么优势,可魅族的用心是魅友所能感受的。而如今魅族不仅在价格上重伤了魅友,同时在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仿照小米做服务使得魅族产品逐渐劣质化。
其次,魅族的产品反应能力很差。4G时代到来,中华酷联以及OPPP、VIVO迅速调整产品策略,抢占4G市场,而且这些公司的旗舰手机在做工和设计上都有了质的提升。魅族想要打着设计的旗号抢份额,本身就不太可能,特别是OPPO和VIVO,其清新的风格或许会吸引到不少的魅族粉丝。
最后要说的是,魅族在需要改变的时候固步自封。如果小米刚开始的时候便转换发展方向,恐怕今天的小米就是昨天的魅族,毕竟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今魅族亡羊补牢式的变革,处处彰显着急功近利的痕迹。依靠降价来制造噱头,把自己当做小米势均力敌的死敌,其自我陶醉自我欣赏的态度,终究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不管怎样,魅族只是个小公司,转型固然重要,但这种自我泯灭灵魂的变革方式,还不如小而美来的长久。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魅族这种逆食物链的战争,一旦失去了灵魂必将不堪一击,还谈什么希望呢?
编后:本文作者所言魅族问题,的确是存在的。走极客路线,必然容易陷入孤芳自赏的怪圈,在虎狼一般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魅族还有有些过于“不食人间烟火”了,黄章要走小众路线,要成功是不用怀疑的,但是想要拿下更广阔的大众市场,就需要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