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可乐999元看如今屌丝手机的成长之路

2012年11月09日 09:40 | 来源:中国派安卓论坛 | 作者:wumaolin
  • 屌丝手机
  • 大可乐
相对于“白富美”、“高富帅”,“屌丝”一词的出现更像是“草根”的进化。没有叫“李刚”的爹,也没有“郭美美”的身家,于是高性价比就成了他们最关

 相对于“白富美”、“高富帅”,“屌丝”一词的出现更像是“草根”的进化。没有叫“李刚”的爹,也没有“郭美美”的身家,于是高性价比就成了他们最关心的要素。大屏,主流操作系统版本,高参数硬件配置,最重要的是价格低廉,从小米的1999到大可乐的999再到小辣椒的699,无一不在挑战着成本的底限。

 回望最近这一大批所谓的“屌丝”手机厂商成长之路,他们不约而同的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轨迹:发现商机——达人炒作——社区建设+微博营销——官网在线销售,几乎每个品牌都采用这样的路数来进行营销,一时间“社区化营销”成为了一大热门词。

 我们可以理解,必竟在国内有限的传统渠道都被几大国际品牌和数家国产手机先驱者把持着,作为一个后辈及小品牌,很容易就被归集到“山寨”的范畴,想要突出重围何其之难。但是,iPhone的模式为这些后来者开启了“灵魂之门”,而小米的成功又让他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的社区化营销的成功典范,于是,国产厂商对成功的强烈复制基因在这里起到了巨大作用,复制案例如雨后春笋般冒头,甚至有人去商标局询问“大米”、“粗粮”等商标是否被注册? 我们在这里也试着来剖析一下这些“屌丝手机”企业的成长之路,成功是否能被复制还是只能借鉴,也许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

建立一批忠实的粉丝

 开创了中国社区化营销先河的魅族手机的粉丝叫“魅粉”,他们的轮番评论轰炸能做到让专业媒体的编辑集体闭嘴,这首先就体现了草根群体的力量。而小米的手机诞生之前的MIUI操作系统,虽说是一款美化类的OS,但同样吸引了大量的“米粉”,这些具有较高玩机水平的粉丝构成了小米初期的主要购买群,也使得小米在所有走“社区化营销”道路中的厂商中粉丝素质是最高的。

所以,有人说最早小米就想做手机,只是没有找好一个机会点,所以才是先做MIUI聚人气,然后再做顺理成章延伸到手机上。再后来,无论是OPPO推智能机还是前几天发布的大可乐,都把自己的社区工作当作重点来做,通过社区积聚一批人气,至少是先一批的尝鲜者,然后通过这些种子再扩散,再传播吸引更多的人员过来。社区化营销,玩的就是人!君不见小米2发布会现场疯狂的粉丝之疯狂样,这就是小米能称霸一方的根基。

具有杀伤性的价格体系

 记得当初小米快上市时,在一个沙龙上,其大佬询问大家认为定价几何,他们自己定位于发烧友群体。照这个思路,这样的硬件水准比照几大国际厂商,怎么也得在3500以上。在座的各位行业大佬都提出来一个问题:如果你们跟国际大厂商持平或相仿的定价,凭什么让米粉来选择你的产品?于是,后来就有了1999元的震撼。 确实,当一个行业有一个成熟的成员架构和游戏规则时,你要想成功的切入进去,不带点破坏性的策略是不可能带来效果的,小米做到了,后来的一大帮跟着学的厂商也做到了,999元5寸屏的大可乐,999元的四核辣椒机,这都是这样策略的翻版,而且屡试不爽。

电子商务渠道避开柜台争夺

除了前面两招,第三招这些“屌丝“手机厂商也是常用道的,就是走电子商务渠道。这招跟着谷歌NEXUS系列学的招术,在小米身上大放异彩,不仅成功在众多竞争对手的渠道阻击中脱颖而出,而且还成功的扛起了手机电子商务的大旗。 后来的联想乐PAD S2005,包括大可乐等机器,都是先从网上官网定购开始销售。这种模式避免了先期在渠道上的大量投入,对于新兴品牌来说也避开了传统诸强的强势范围,投入产出比高,而且容易复制。

风险与机会并存

 并不是每款产品都能“复制”之后成功的,虽然这是一条捷径,但也容易造成误伤。首先,粉丝的聚集越来越有难度。人人都有智商,而且在不断的认识提高过程中,前期别人的成功,用在自己身上就不一定能适合,谁也不想被人当作玩偶来利用,粉丝必竟也是人,所以,一款好产品很重要。第二,要有一个领军式的人物或团队,具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

 这个人不一定是什么技术人员,但他一定要热爱手机;这个人不一定是公司老总,但他一定要有自己的粉丝群,买的僵尸粉例外;这个人不一定要是微博上的常客,但他一定是一个社区管理高层。这类人或者某个知名论坛的超版,也或者是哪个民间ROM的修改高手,如果你的名气不够,就算你是公司的老总也请不要冒冒然出头当“老大”。某型号为“D9”的深圳手机厂商就闹出来这样一个笑话,老总亲自上阵,结果一言不和得罪了粉丝然后在微博上对骂起来,搞得产品也跟着受牵连,得不偿失。

 曾有朋友说,当前的手机硬件制造行业乱像有点像几年前国产手机崩盘前的景象,寓意现在的手机行业如果不加慎重对待,又会轮回到几年前的惨状。我却对此抱有保留态度,从大可乐、小辣椒等这些产品的面市经历来看,新一代这些进入此行业的厂商高层,对行业嗅觉岂是那批人可以比拟的,而且其掌门人背景及所拥有的资源也非以制造见长的深圳同行能比,有前面小米的经验做标杆,为什么就不能创造第二个”小米”神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