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314智能生活】以前说一年发两款手机,我们一般都特指苹果。结果今年苹果一个系列发了4款新机,仅发两款新机的品牌却变成了魅族。
要知道,在2016年的时候,魅族可是开了一整年的发(yan)布(chang)会,十多场发布会下来没让人记住多少产品,反倒是记住了那些到场的明星。
随后魅族急转直下,似乎那10多场发布会透支了太多的企业生命力。销量滑坡、黄章出山、砍掉魅蓝产品线,经历过魅族16th系列短暂的回春,却又在2019年的魅族16s上遭遇口碑滑坡,随后各大高管相继出走,为魅族立下赫赫功劳的三剑客全部“出局”,魅族被黄章全面接管,看上去似乎优点大展拳脚的意思。
但我们却等来了这样神奇的2020年。
魅族17系列:坚持小而美
其实从2018年开始,即便初期魅蓝产品线还没被砍掉,魅族发布的新机数量就开始慢慢降下来。从机海战术中迎来销量暴增的魅族,还是嗅到了存量市场中存在的阻碍,大量的套娃机在初期能够让“煤油”为其买单,但长此以往魅友也并非是任人宰割的韭菜。
2018年,魅族销量大跌46%(赛诺数据)仅有948万台,市场占有率1%左右,第四季度销量405万台占了全年近一半。这之中有Pro 7的“不争气”,也有魅族16th在产品力上的强爆发,只不过在最合适的时机,魅族的供应链显然有些跟不上了。
2019年到2020年,魅族的产品线进一步精简,对已经砍掉了大量线下门店的魅族来说,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结果。精简产品线更有利于魅族在5G时代聚焦高端市场,贯彻“小而美”的产品理念,走出高品质、差异化的路线。
事实上,从魅族17系列上,我们确实能看到这样的影子。
魅族17系列包含两款机型,其实把它们看做一款机型也没有问题。网友整理了两款机型存在的差别,可以看到除了部分摄像头参数、配色、重量以及RAM规格上的差异,两款手机大体相近,魅族17 Pro也只是通过部分规格上的少许提升来拉高定位(如无线充电)。
魅族17系列有两个特别之处,这也是魅族所坚持的“小而美”的一种体现。其一,它是目前为数不多在坚持白色面板的手机,如果排除坚果R2这种“限量发售”的白色版本,那魅族17系列就是“唯一”。其二,在挖孔屏成为流行趋势后,魅族17尽量让挖孔屏显得不那么突兀,环形电量大概是今年系统功能上最能将显示和美结合起来的小细节了。
然而,魅族17或多或少也反映出了魅族面临的困局。论颜值、手感,魅族17或许可以在市场上“吊打”友商,然而相同的价格你可以在性能和体验上找到比魅族17更好的产品。最关键的是,在工业设计上没有太多技术壁垒的手机行业,魅族外的友商至少已经能够做到“不丑”,而在绝大多数消费者眼中,这与“好看”已经没有太多分别。
在硬实力上,魅族也只是尽力保持与其它厂商相同的水平,甚至存在一定的短板,比如全系没有OIS光学防抖等等。对用户来说,这是比“设计”和“痛点功能”更容易感知到的部分,依靠供应链、自身规模、技术积累、钱的多少打造出来的优势,魅族没有任何讨巧的余地。
我们不妨拿另一个以设计闻名的产品出来对比一下:坚果R2。一款同样在工业设计上不断打磨的产品,拥有比魅族17 Pro更高的售价,以某东平台为例,R2销量落后1万台左右(魅族17全系销量),好评度肉眼可见高出一大截。
魅族要做的不是“小而美”,而应该是要做成“美而强”。当然在逐渐丧失市场地位的情况下,这样的机会已经无限归于零了,魅族也在寻找另外的出路。
周边进一步丰富,但没有明确的脉络
手机不够,周边来凑。
其实在黄章看来,做手机的利润还不如去“搬砖”。“国内各行业竞争不断陷入竞底,越来越无底线。”这是黄章在2018年12月答魅族社区魅友问题时表达的看法。既然如此,不如就在其它方向努努力了。
2021年以前的魅族给出的答案是“周边”。
今年魅族给我们带来了POP 2s无线TWS耳机、降噪耳机、T恤、相机包、双肩包、氮化镓充电器等周边产品,覆盖声学、配件和生活三大品类的周边产品。其中不乏魅族打造的IP或者联名产品,价格相较于2019年乃至之前的产品,价格开始回归正常。
不过与星巴克等知名品牌不同的是,魅族的周边产品难以规模出售。品牌推出周边一般情况下也多是为了搭配自身产品售卖,或者是高定IP产品容易带动人气,然而从这两方面来看,魅族都还没做到合格的水平。
品牌推出的周边产品,大部分情况下是脱离主业的东西,其目的是为了对品牌形象进行再塑造,输出品牌的文化价值观,本质上也是营销手段的一种,增强目标用户对品牌的粘性。魅族的周边产品也秉持着“小而美”的设计思路,如果它拥有星巴克、KFC等品牌一样广大的受众,想必能够在销量上实现突破——只不过,这些都是臆想。
周边产品关联性过低造成了如今魅族越发小众的局面,曾经在下半年预热过的智能手表/手环也没能如约亮相,未能改善这一窘况。即便是在其“老本行”声学产品上,魅族的表现也显得过于薄弱,华为、OPPO等手机品牌虽然属于行业“后进”,但在市场上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来。
再对比其它手机品牌的周边产品,都是有较为完整智能生态和发展方向,而魅族这里似乎就像是“无头苍蝇”,摘了西瓜丢了芝麻,不仅没有抓到重点,还把自己以前存在的优势都丢掉了。
比起小米,现在的魅族更像是一个杂货铺。
慢人一步,魅族错过了很多
今天下午魅族会召开自己新年的第一场新品发布会,宣告正式进入智能家居市场。前面提到过“跳票”的智能手表,或许会在这场发布会上一同亮相。进一步坐实“杂货铺”的说法。魅族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在手机市场难以寻到增量的情况下,用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生态来破局,不失为一个方法。
只不过,魅族来得实在太晚了。
作为黄章眼中最大的“敌人”,小米早在2013年便开启了智能家居的布局,当时发布的电视和路由器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用户认为小米是要更广泛地收集用户数据。随着小米智能家居蓝图的展开,AIoT领域中小米毫无疑问已经是头号玩家。
即便是在线下的OPPO和vivo,也要比魅族更早一步。只看手机领域,国内的几个手机品牌小米、华为已经处于领先集团,一加、realme、OPPO、vivo这个几个“堂/表兄弟”已经先于魅族一步迈开步伐。剩下的“手机小厂”中,有像努比亚这种几乎没有转型智能家居的品牌,也有联想这种将SIoT放在整个集团生态发展上的品牌。可以说,在智能家居领域中,魅族已经是“吊车尾”了。
慢一步,似乎是魅族最近几年在战略和产品上的常态。
在2019年大部分手机厂商都开始拥抱5G的时候,黄章不紧不慢:“5G别急,刚开始的5G手机又笨又重,即使只用4G也更耗电。我们会在明年推出5G手机,但我个人认为后年的5G手机对消费者来说才算基本成熟。”如今5G手机市场规模已经过亿,魅族分到了多少羹呢?
在旗舰手机大玩三摄、四摄时,魅族仍然紧守双摄,黄章同时认为OIS光学防抖比多出来的一颗“凑数”摄像头更有用。后来,我们就见到了没有光学防抖,同时摄像头增加到4颗的魅族17系列。
还有仍在打磨的Flyme,在小米、一加等品牌纷纷开启基于Android 11的系统内测,而魅族仍然是为不同手机适配了基于Android 10或者Android 9底层的Flyme 8,如笔者手中的魅族16s便是Android 9的底层,长时间都没有得到维护,最近还陷入了“掉速”。
都说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可风却学不会等待,魅族如果只是想着“等”,或许等它刚迎风而起时,这阵风就过去了,成为风口遍地的狼藉。
写在最后
中国人喜欢说“好饭不怕晚”。魅族今后潜心打造的旗舰,将要推出的智能家居生态或许是好饭,可惜这句俗语对魅族并不适用。
这句俗语的前提是食客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有时间耐心等待好菜上桌;然而国内的手机品牌有谁不是在旗舰上做精品?手机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性非常强,或许按照阵营分类后iPhone会稍微好一些,但拥有两部手机的毕竟是少数。就像饮食过程中存在的边际收益降低的情况一样,当用户拥有第一台手机,那么对第二台手机的欲望就会大幅降低,在考虑到为之付出的成本后,剩余的那点欲望或许会降为零,智能家居也是同理。
魅族当年破釜沉舟从MP3业务转向智能手机取得的巨大成功,依靠的是黄章的远见;而如今黄章就像当年一样能够全然掌控魅族,但他的眼光似乎不再。
人的一生要经历三次死亡:生理、下葬和被遗忘。某种意义上来说,被遗忘才是“死亡”的终点。魅族的2020年是显得有些“落寞”的,产品不温不火,品牌名气进一步被限制在小范围内,如果被消费者彻底遗忘,那么它即便还存在,某种意义上也已经“死亡”。
2021年的智能家居黄章会出任首席产品经理,不出意外魅族18系列也会由他操刀,这一次“煤油”们还会报以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