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出现抽飞会对产品产生什么影响?

2018年07月02日 08:53 | 作者:杨林
  • 小米
  • 小米公司
  • 小米产品
6月27日,据香港媒体报道,时富金融及辉立被投资者抽飞(取消认购)约17亿港元。14家券商累计借出孖展逾97亿港元,相当于超购3.06倍,消息一经放出,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CN314智能生活】6月27日,据香港媒体报道,时富金融及辉立被投资者抽飞(取消认购)约17亿港元。14家券商累计借出孖展逾97亿港元,相当于超购3.06倍,消息一经放出,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至于小米集团出现抽飞的直接原因,我们无法去了解,但是从小米之前在美国寻求资本支持时,并没有受到美国资本市场的青睐,可见其中对后来的取消认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小米集团出现抽飞,被指“盈利不高”的小米在产品上还能坚持低价高配吗?

那么小米在美国究竟经历了什么尴尬的事情呢?小米的美国之行中,在向融资者“路演”的时候,其自身的经营模式不被他们看好。虽然小米公司凭借独创的“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经营模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对于国外融资者来说,他们很难定位“小米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而且没有类似小米模式的企业给予其做参考,市场要么不会给予小米高估值,要么只能在一旁观望。

 小米集团出现抽飞,被指“盈利不高”的小米在产品上还能坚持低价高配吗?

除了小米的运转模式不被美国认可外,小米自身的盈利能力也被他们所低看。在他们看来,作为科技公司定位的小米,其自身的盈利能力远远没有其他科技公司那么来的快,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他们对小米公司文化的不了解了。“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作为是小米公司的愿景,相应的也就得做出每个人能够消费得起的产品,事实上小米公司也一直在这么做,其根本表现就是他们的产品历来以高配低价的形式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

 小米集团出现抽飞,被指“盈利不高”的小米在产品上还能坚持低价高配吗?

小米公司在被怀疑公司盈利水平低下后,同时经历了抽飞困境,这些问题是否会改变其产品的低价高配经营模式?我们发现在小米的许多产品中,确实比很多同类产品要便宜很多。就拿常见的手机来说,小米手机通常在同类型的手机中要低出一定的价位,一直被消费者定义为性价比手机的首选,而再看小米的液晶电视,小米平板等等产品,都在市场上有着不错的价格口碑。

 小米集团出现抽飞,被指“盈利不高”的小米在产品上还能坚持低价高配吗?

说到小米公司的盈利额,我们不禁想到此前的小米6X发布会。雷军在发布上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小米未来硬件的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 5%,如果有超出的部分,将透过产品服务形式全部返还给用户。而就在这一承诺做出两个月之后,雷军再一次表示,小米的定价是极其厚道的,小米会始终保持非常低的毛利和硬件的净利润,小米坚持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5%。

 小米集团出现抽飞,被指“盈利不高”的小米在产品上还能坚持低价高配吗?

对于雷军的一次次的承诺,米粉们纷纷为之热泪盈眶,但另一部分理智的人看来,这却只是小米公司玩的一个文字游戏。在一些人分析看来,对于5%的净利润率,国内没有几家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就拿华为2017年财报来说,2017年华为营收6036亿元,净利润475亿元,净利润率7.87%。而在国内很少能有做到华为那么成功。一位手机厂商CEO在就此话题接受网易科技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小米总体硬件能够实现5%的利润率,“在这个行业里是相当难的,因为一般手机厂商达不到5%的利润率。”

如此看来,小米公司被指“盈利不高”并非是空穴来风,虽然小米的产品在性价比上有一定的体现,但是要想做出精品,则必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唯有把产品做精做好,才能从根本上获得消费者认可,从而实现利润的良性增长,是继续坚持传统经营路线,还是借公司上市的机会实现公司运营的新突破,这关键还得靠小米公司自己如何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