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近期最令科技圈瞩目的,当属在乌镇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互联网大会,自然会对当下智能变革时代进行深度剖析,其中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答记者问时,就抛出了“智能制造是全价值链的智能,从产品的研发到供应、到生产制造、到销售,再到服务,是全价值链环节的智能”这样的金句。
在杨元庆的眼中,所谓智能制造绝非常规印象中堆砌机器手与机器人,而是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智能,从产品的研发到供应、到生产制造、到销售,再到服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应该是以智能技术赋能的。总结来说就是以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化,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变。
拿多类型的智能硬件为例,以前只能盲目的根据过往经验进行研发,而现在背靠数据支持和多类型算法,开发者可以针对用户痛点、对前一代产品的反馈进行分析,令开发下一代产品开发更有针对性,或者更加智能。这正是大数据、算法、计算力三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何实现智能制造?
那在这样的风口下,联想是怎样实现智能制造呢?杨元庆指出了如下几点:首先,要对制造业的业务全链条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数据的智能化;其次,光有数据还远远不够,还要通过网络让数据连接、流动起来;抓住了数据智能化和数据网络化这两个抓手,企业才能实现研发、生产、供应链管理、销售端、服务的全链条智能化。
对企业而言,智能制造不仅仅只是制造环节的智能化,而是企业制造全链条都串连起来的全面的智能化,从产品研发,供应,生产,销售到服务,依靠强大的数据支持从自动化和信息化基础上进入智能化。
在服务领域,通过人工智能不仅可以降低人工成本,还可以大大提升服务水平。杨元庆表示,当企业实现了全价值链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还有可能找到新增长点,创造出新商业模式,给客户提供新的价值,从而使企业成为未来智能时代的“新物种”。
现阶段,联想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多布局。一方面,联想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让传统设备和新型设备连接到云内容、云应用和云服务,并打造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实现IT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另一方面,联想还充分发挥自身智能化的经验和优势,为其他传统行业和企业的智能化转型赋能。联想不仅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还宣布未来4年将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方面投资12亿美元,到2021年,联想将力争将研发开支增加到15亿美元。
智能制造决定企业竞争力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当下,未来商业比拼一定是业务模式的比拼,随着智能产线普及,中国以往引以为傲的人力成本优势将逐渐被削弱,智能化程度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虽然联想的智能化转型之路并非坦途,但联想甘愿“以身探路”,如果我国能更多像联想这样的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强调数字经济和智能化,那未来我国的企业就会比别的国家更领先一步,未来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