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正纷纷向智能制造转型,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智能制造呢?“智能制造是全价值链的智能,从产品的研发到供应、到生产制造、到销售,再到服务,是全价值链环节的智能”。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如是说。
而在几天前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杨元庆同样讲述过他对智能制造的理解:“智能制造不仅仅是制造环节的智能化,而是把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的企业制造全链条都串连起来的全面的智能化,是按照客户的需求设计开发、采购部件、组织生产、精准营销,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全流程的智能化。”
企业对智能制造的理解太过狭义
说到智能制造,我们一般都会想到机器人取代人类,以及机械手臂与自动化的流水线等等。但在杨元庆看来,企业对于智能制造的理解太过狭义,应走上更广义的智能制造,即全链条的智能化。无论是位于安徽合肥的联宝工厂,还是联想的武汉基地,都向业界提供了鲜活的智能制造案例。
据悉,无论是联宝,还是武汉基地,联想的全链条智能化都在降低成本与提升效率方面带来颠覆性变化。以联宝工厂为例,成本减少了15%-25%,制造效能提升了25%-45%(现阶段可实现日产PC 5万多台,平均不到1秒就有一台笔记本下线)。联宝工厂近日还荣获“2017中国制造十佳品质评选-杰出贡献奖”,可见行业对联想智能制造模式的认可。
如何实现全链条智能化?
谈到如何实现全链条式变革时,杨元庆指出了如下几点:首先,要实现智能制造,首先需要对制造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其次,光有数据还远远不够,还要通过网络让数据连接起来、流动起来;抓住了数据智能化和数据网络化这两个抓手,企业才能实现研发、生产、供应链管理、销售端、服务的全链条智能化。
对制造企业而言,最难做的一件事情是供需平衡,供过于求、供不应求都是企业的损失。联想现在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的算法来预测需求,这些数据不仅包括销售记录,也包括从市场上和社交媒体上获得的产品反馈、产品销售的情况和供应商情况等等,因此能够准确地进行预测。由此可见,企业转型智能制造并非那么容易,其商业模式也许升级或重塑。
智能制造对中国制造业尤其重要
全球制造业布局正出现重大调整,尤其不利于中国制造业: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向东南亚、非洲等低成本制造地区转移;一方面,跨国公司制造业生产呈现向发达国家加速回流趋势,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将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威胁。
考虑到全球化的持续深入,以及资本、技术和人才高效流动等因素,未来也业显然不能依赖人类成本优势,因此只有敢于创新和冒险,勇于转型智能制造才能让中国制造业更具竞争力。有联想智能化转型之路和杨元庆的经验做参考,我们期待国内出现更多成功转型“智能制造”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