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跟进Face ID技术 没想到考验这么大?

2017年11月21日 19:12 | 来源:中国派原创 | 作者:黄芳攀
  • Face ID
  • 苹果
  • 国产厂商
iPhone X已经开售有一段时间了,这款手机可以说是苹果这几年在外观设计突破最大的一次。虽然屏幕中突兀的刘海已经被不少网友疯狂吐槽了,但不得不承认,在面部识别这方面苹果正在掀起一轮智能手机的技术热潮。

【CN314智能生活】iPhone X已经开售有一段时间了,这款手机可以说是苹果这几年在外观设计突破最大的一次。虽然屏幕中突兀的刘海已经被不少网友疯狂吐槽了,但不得不承认,在面部识别这方面苹果正在掀起一轮智能手机的技术热潮。近日,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电子时报DigiTimes的消息称,目前国产手机华为、OPPO、小米等安卓阵营的厂商正在集体跟进苹果的Face ID技术,都在为新款手机着手准备3D传感器元件。而为这些手机厂商们提供3D传感器的公司包括Largan Precision、Sunny Optical、Orbbec等,它们都在加大3D传感器元件的供应力度。

换句话说,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国产手机也能做到像iPhone X那样实现更加安全精准的“刷脸”。不过想要利用3D传感器元件实现人脸识别并没那么容易,强大的苹果也是在不惜牺牲手机颜值的情况下添加的这项技术,那么Face ID技术真的有这么难么?它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国产手机厂商们又将面临哪些难题呢?今天,不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国产手机为什么要追逐Face ID,它有何过人之处?

其实面部识别技术并非苹果的首创,早前不少安卓机上就添加了人脸识别这一功能,只不过早期的人脸识别只是利用普通软件和摄像头进行图像层面的分析,也就是说系统采集的是人脸的平面图像,面部特征检测十分有限,这样一来在识别速度上可以得到保障,但在安全面方面却经不起考验,有些手机甚至凭借一张照片就能轻松解锁,所以绝大部分的手机厂商都不愿意采用面部识别技术。

而苹果的Face ID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面部识别技术的尴尬地位。与之前的二维成像原理不同,Face ID是基于三维成像的图像识别技术。它通过采集得来的数据建立一个头像三维建模,将模型将存储在手机之中,此后每一次的面部识别都会与之比较,重合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将发出识别正确的信号从而完成解锁。

这项技术难就难在三维信息的捕捉获取,为了实现安全有效的解锁,苹果将iPhone X的前置黑色刘海中添加了环境光传感器、距离感应器、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点阵投影器等元件,同时为了避免Face ID的误启动,苹果也为其增加了注视感知功能,只有当你睁眼看iPhone X时,Face ID才会开始工作,让人脸解锁变得更加安全。有这些元器件和技术的加持,相比以前Touch ID的重合率为1/50000,面部识别的重合率下降至1/1000000,这就足以让面部识别技术从以往的尴尬地位走到非常重要的主力地位上,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国产手机厂商们要追赶Face ID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产手机想要跟进Face ID需要面临什么问题?

类似于苹果的Face ID技术也不是没有,微软的Kinect以及Surface产品上都有使用过,而苹果牛就牛在将这些复杂的技术进行了整体方案小型化,让原本只有笔记本电脑能实现的面部识别轻松投放到小小的iPhone X身上,这里也不得不佩服苹果的科研实力了。

而如今安卓国产手机的面部识别为代表的要属vivo X20的Face Wake了,但由于没有红外光点、注视感知监测等技术,也让vivo X20在暗光识别、睁眼识别上逊色于iPhone X。所以想要实现Face ID这种“高级版”的人脸识别,结构光结构光可以说是性价非常高的方案,可如果按照苹果这一设计思路走必然会面临侵权问题,搞不好我们接下来使用的手机各个都是刘海呢!因此想要实现不影响手机功耗以及保证稳定性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据业内人士分析,想要做类似的Face ID面部识别,理论上来说还有另外两种技术方案,一个是双目视觉,另一个是飞行时间(TOF)。但这两项技术深度信息的数据处理运算是非常大的,如果完全依靠手机,对于手机的芯片处理器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功耗显然就是一个问题,所以这两个技术方案很难在智能手机上实现。

看似一个简单的Face ID其背后竟然会有如此不可估量的研发实力,这对国内安卓厂商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技术挑战,但从各手机厂商着手准备3D传感器着一举动可以看出厂商们还是有信心找到一个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的,至于是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唯有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