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终于结束了,在经历了一轮智力比拼、熬夜蹲点、手速火拼之后,大声告诉我:你们的双手还在吗?哈哈哈,就在小编没日没夜加班发稿后,正想着可以短暂地喘口气了。这时闺蜜突然发来消息让把之前买的空调链接发给她,想趁着双十一24点来临前在某东上买一个同款。于是,我点开了在某东的购物记录,发现了“惊天秘密”。
是的,特么的双十一价格比我几个月前买的还贵150。请问某东,宣传的全网最低有没有诚意?
看看今天上午京东投在朋友圈的京东家电双十一销售战报,称:中国人的家电网购,6成来自京东。很想问问,双十一在京东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入坑的又占多少?
然后在网上一搜,发现吐槽京东先涨后打折的比比皆是!
有网友双十一前夕在京东下单花128买了一件衣服,结果双十一当天这件衣服在京东商城卖248。
还有网友表示“我买的显卡,原价2499,双十一又打折又用优惠劵2099。现在还没拿到货,刚才一看价格2099......呵呵,我TM还不如优惠期,买另一款1800就行。注意,买的京东自营华硕显卡 GTX1060”。
除了双十一,京东的“造节”618价格先涨后降的路数也是如出一辙,被网友戏称“打得一手好折”。
很多网友表示,双十一京东平台上大部分商家都是打着双十一的噱头,提前涨价然后降价!现在双十一对它来说只是一个营销手段,很多商品并没有降价。
而小编亲历的案子是没降价反而涨价。试问,在阅读完一大片优惠政策,比较了十几个个购买方案,对优惠券“寸土必争”,争分夺秒地下单,然后发现买的东西并没有便宜,甚至还更贵,什么心情?谁来管一管?
回顾历年“双11”可以发现,“先涨价后打折”是不少商家惯用的销售伎俩,而这也成为消费者反映的焦点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净化“双十一”集中促销活动期间的网购环境,让消费者放心消费,今年11月2日,工商总局印发通知,要求网络集中促销活动组织者和经营者不得有先涨价再打折、以次充好、虚假宣传成交量等行为。国家工商总局、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合督察组,在“双11”前对部分省市2017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进行集中督察。
但是,即便是在前所未有的监管高压下,京东依然“违规操作”。先涨价后降价,平台商家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有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危机,从而使商家失去一些原有的或潜在的客户。
商家如果倒下了,平台还靠什么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