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11.11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这场全球参与人数最多、共振最强的商业活动已经在最近一个月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舆论热潮了。这两天,一位京东高管的道歉信又火了。
该京东副总裁解释道:说起来非常惭愧,本来是几年前个别部门的同事内部自娱自乐,此事做的不妥该改正道歉,哪怕是从前的事儿,有争议的条幅背离初衷,确实不该,不妥,更不好,对此郑重道歉。竞争靠的是格局,勇气,智慧和胆识,一定引以为戒。
原来是因为往年京东在双十一或者618前祭出的颇为“出名的”横幅,言语粗鄙,对其他电商平台隔空叫阵,如同泼妇骂街。
然而今年京东双11条幅,却变成下面样子。
有人说,条幅画风突变的背后,是京东企业文化和价值取向发生了豹变。
可是,网友并不买账,因为频频爆出的假货风波,让人看到背后企业运营思维,管理模式,产业链等都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网络上随意搜索,可以看到“(京东)3年来遭到北京工商部门处罚超过250次”,“京东遭遇中国打假第一人多次举报三年被罚277次”,尤其是2017年8月16日宁波网报道的,宁波消费者在京东购买了1000多元的行李箱,发现有问题后,“京东再三保证是正品;商家却主动承认是假货”。还有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先生投诉称,京东商城职员冒称工商局公务员在工商局办公处理消费者举报投诉......
11月6日,更是网爆京东商铺资质、产品质检均可作假,并已成黑色利益链条,仅2017年的几个月间,京东有300多个店铺购买过近400份假质检报告。共有90%以上的报告为假的质检报告。并贴出了商铺的详细购买信息。
记者从京东官网“京东帮”中随机找到5家不同地区的京东服务商进行调查,对方透露,入驻京东商城的品牌授权等入驻资质可造假,一些服务商此前有过协助商家造假、成功入驻京东的案例,通过第三方资质造假入驻京东继而售假俨然已经成为一条产业链。
一时间,大家对京东为什么总是流出假货有了答案。
而对于京东换横幅标语,也真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被网友诟病“换汤不换药”。
想起以前刘强东接受采访时说:“我是第一个明码标价并且开具正规收据的人,从第一天开始,我就没有卖过一件假货,所以很快我就积累起口碑。很多中国富人夜不能寐,因为他们干了太多坏事,但我从来没有赚过昧心钱,所以睡得不错。”
一方面,刘强东说“很多中国富人干了太多坏事”,为了突出自己非要先踩别人一脚,尤其是接受外媒采访时如此说,却颇为跌份——好像今天的中国企业家,之所以能发展起来,都是因为坏事干尽。而且,说这话的同时,可能京东平台暗地里正在进行着黑色交易。
另一方面,不知道面对这么多假货,而且背后还形成了庞大造假黑色利益链的京东,大强子真的睡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