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扩张中的京东 或应警惕“失控”的风险

2017年10月23日 16:30 | 作者:黄若涵
  • 苏宁
  • 京东
京东表面风光无限,但实则自身已是沉疴多年。如果在资本和业务快速扩张的同时,却没有有效管理的跟进,这辆“快车”或失控。

截至2016年,京东的交易额相较过去5年增长了45倍,估值增长了上百倍,员工增加了20多倍。虽然表面风光无限,但实则自身已是沉疴多年。如果在资本和业务快速扩张的同时,却没有有效管理的跟进,京东这辆“快车”或失控。

盈利的天花板究竟何时能破?

京东的盈利模式至今都不甚明朗,似乎还在探索的路上。他当时规划的盈利模式包括物流服务出租、平台分成、自营和自主品牌产品,可是很多现在没有完全做到。甚至物流已成为其亏损最严重的业务板块之一。

他以前认为不断压缩成本,当交易规模达到400~500亿元的时就能实现盈利,不过现在看来,盈利之路比想象的艰难。作为综合平台,京东从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效能方面做得并不出彩,也就无法创造更大的增值从而获得利益。

虽然京东拿到不少投资,但是资本也会越来越现实,对公司控制成本的要求会增加。从这方面讲,造血功能对于京东将是唯一出路也是其目前最棘手的问题。

有消息称2015年京东物流快递账面亏损达94亿元。而2016年京东的盈利不过10个亿(非美国会计准则),这10个亿还是在占用了大量供货商货款,收取了14亿第三方服务之后才做到的。京东自营的利润,面对着自营物流庞大的窟窿,始终入不敷出。最终京东不得不将物流独立出来,大概一方面期望社会化运营的京东物流不拖京东财报的后腿,另一方面如果能额外盈利就更好了。

京东物流.jpg

但是根据京东2017年二季度财报显示,订单完成量为5.912亿个。而据中国邮政总局披露,2016年全国快递业完成量达313.5亿件。京东物流在整个快递业市场中的份额很低。2016年全国快递业单件平均成本为12.8元,京东为13.2元,京东物流成本劣势明显。

而门店系统发达的苏宁除了线下广阔的门店系统可以为物流节约成本外,也在积极拓展社会化业务。目前苏宁已经取得200多个城市的国内快递牌照及电商企业唯一一个国际快递牌照。2014年11月24日,苏宁物流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正式成为第一批次国家认定的10家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之一,这也是唯一一家电商物流公司入围。

金融是京东亏损最严重的另一领域。有行业人士指出,看不清京东金融给自己设置的边界,如果边界不清,却一味追求规模,最终就可能产生漏洞,形成风险,进而拖累电商本体业务。金融基于其自身特点,是一个扩张规模非常容易,倒掉也很容易的业务,除非能有效管理风险,并在资金获取成本或资产盈利能力方面拥有所长。

最拿的出手体验已经不是最好

前几年刘强东提出“持续提供价格最低的产品和最好的体验”,在过去几年京东取得的一些成绩也的确得益于这点,但今天的局面是,主要竞争对手苏宁、天猫的体验也在上升甚而至于天猫苏宁合体后线上线下的融合已带来了远超京东的体验。

比如苏宁2013年开始运营的超级店,致力于消费者商品体验和购物环境的营造,消费者可随意体验苏宁超级店内的体感游戏、3D电视、按摩椅等各类商品。超级店内还提供儿童游戏区,带孩子的消费者可以将孩子送到儿童娱乐专区之后安心选购。

物流时效性方面,京东的211限时达、极速达、京准达等曾为人称道,然而苏宁也推出有急速达、半日达、一日三送等特色化服务。京东曾引以为傲的这些特色标签正在弱化。

苏宁物流.jpg

在一年多前,京东因为安全漏洞是同类网站数倍以上,并且曾闹出的消费者信息泄露事件导致消费者被诈骗数百万元的丑闻至今还令消费者心生畏惧。用户体验也是遭到了严峻考验。

京东所不能承受之“重”

规模的极速扩张让京东在个别领域的抗风险能力反而下降,不断壮大的配送队伍可能使其处于成本和管理上的高压。

早在2年多前马云曾说过一段犀利的话:“现在京东五万人,仓储将近三四万人,一天配上200万的包裹。我现在平均每天要配上2 700万的包裹,什么概念?中国10年之后,每天将有3亿个包裹,你得聘请100万人,那这100万人就搞死你了,你再管试试?”

而目前的京东已经超10万人,刘强东称未来90%京东员工会超100万人。他认为沃尔玛超过150万员工都可以管好,京东肯定没问题。但京东应看到,沃尔玛时代的对手是其他采用同样重模式的零售商,而不是对产业链进行重新构造的电商,在电商领域面前,沃尔玛同样面临挑战。即便我们能相信管理100万甚至更多的人也不是问题,但那一定不是沃尔玛同样的模式,管理自身也可能需要创新,比如员工的社会化。所以作为纯电商起家的京东,这一点更是不容忽视。

这些冰冷的现实,刘强东似乎并不愿意承认,还在自认为的理想帝国里信誓旦旦。当然或许他有自己的另一套算法,只是我们还看不清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