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搞O2O是水到渠成,京东线下双11恐邯郸学步

2017年10月20日 16:07 | 作者:黄若涵
  • 苏宁
  • 京东
  • 双十一
  • O2O
对于O2O手生的京东,何苦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迎难而上?线上线下的融合并不简单,故事就只能是故事,而无法变成现实。

双十一以其天量成交量和群众参与度让其占领诸多电商促销节的霸主位置难以撼动,成为每个电商平台下半年乃至全年最看重的战场。这不,还有接近一个月时间,苏宁、京东先后亮出了自己的双11抢滩攻略,为购物狂欢节造势。前者致力打造全新的“O2O购物节”,后者抛出了“线下双11”的无界零售规划。

自2年前与阿里融合完全打通线上线下的苏宁已不是第一次搞线上线下联动的购物节,已经是O2O的斫轮老手,目前在这一领域可以说无出其右者。

Online,对于B2C家电网购市场,2016年苏宁线上同比增长60.14%,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7.9%,2016年,线上营收占比已突破40%。

Offline,2016年四季度可比门店增长4.3%,2017年1-2月份可比门店增长5%以上,80%苏宁易购直营店已经实现了盈利。线下坪效同比提升19.5%。在一二级市场,苏宁布局了苏宁广场、苏宁生活广场、苏宁易购云店、红孩子店、精品超市、苏宁影院、文创VR体验馆、体育旗舰店、苏宁金融财务中心、手机体验店、U趣店等4000多家各类门店,通过苏宁小店,已完成O2O最后一公里布局。从一级到六级市场,从核心商圈到小区用户身边,苏宁实现了全渠道,全客群覆盖。线上线下,这两大渠道是无法割裂的,越来越细分线下渠道也是其线上渠道的延伸。

苏宁广场.jpg

而相比之下,京东的线上线下双十一就显得底气不足了。

且不论其线下门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与苏宁相提并论,就只说其O2O业务已经连年烧钱而不见起色,成历年亏损最重板块,就可见一斑了。持续12年的亏损让京东的造血能力饱受质疑,仅2014年和2015年,京东就先后巨亏50亿和94亿。在2016年8月的一份季度财报中,其亏损率才得到了一定的放缓,而主要原因之一就有京东对于京东金融和O2O等新业务投入的资金成本降低。以京东到家等O2O业务为例,多个高管轮番上阵,却没有找到烧钱之外的业务发展有效路径,大量基层员工裁撤导致资源的极度浪费,商家也纷纷撤退。

对于O2O这样手生的京东,何苦非要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迎难而上呢?线上线下的融合并不是那么简单,不是喊出相似策划文案或者口号就能模仿出一整套真实玩法的。基础没有打好的前提下,故事就只能是故事,而无法变成事实。

此外,京东金融当年被指模仿支付宝也是闹得沸沸扬扬,然而事实证明只有模仿并未超越。京东理财天天盈虚假宣传的事件也委实殷鉴不远。两年多过去了,这块从上线就不被看好的金融业务,果然不负众望,已经让大家彻底地失望。

京东罔顾互联网金融诚信和安全的底线,宣称的资金“随时可取”,可“天天盈”是一种具有保险兼投资功能的投资连结保险,不是货币基金,只可以随时申请退保。但如果提前申请退保,就无法做到保费资金的及时到账,退保流程非常繁琐,还要赔上一定的违约金。诸多如网页端和安卓app端无法正常显示理财数据、京券无法试用、资金赎回困难等问题暴露,并且多次联系客服未果,承诺的72小时给解决方案却一拖再拖。

京东金融.jpg

其实京东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流量和GMV都仅次于天猫,应该在其他方面打造自己独有优势标签方面发力。例如扶贫。虽然扶贫更多的是出于公益和社会责任,但是一方面跟着国家走总有肉吃,会在某方面有政策倾斜,同时提升企业形象,另一方面扶贫对于商业还有其他意义。

首先是物流建设。农村地区由于物流的掣肘,一直是电商覆盖的洼地。京东可以在扶贫过程中加强物流网络的建设。目前全国一共有60万左右的村庄,以后是新的消费增长点。其次是数据积累。无论是销售数据还是商品数据,扶贫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行为数据,都可以成为平台沉淀下来的交易数据,从而为后续的金融、大数据以及日常运营服务。最直接的就是金融服务,可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低息贷款,从单纯的分销功能,变成具有金融功能的多重服务平台。

京东扶贫.jpg

电商同质化也日趋严重的今天,应该冷静地分析衡量自身的优劣势,找准某一方面擅长领域深耕细作,才能打上不可替代的标签。而不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亦步亦趋,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模仿的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