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成最大痛点 厂商们如何玩出差异化?

2017年06月04日 17:23 | 作者:肖策
  • 手机
  • 续航
  • 差异化
都说安卓手机是吃性能的怪兽,这是因为其系统底层协议所致,所以安卓机型一般硬件配置都远高于同档次的iOS机型。随着硬件性能的急速发展以及屏幕分辨率的快速提升,安卓手机电池越来越不耐用。

【CN314智能生活】中国智能手机的消费主力人群,按照TalkingData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发展指数数据报告》数据显示,90后至70后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25岁左右以下的用户占到36%,26-35岁的80后占到了37.3%。同样是来自TalkingData这份报告的数据显示,游戏、视频的使用时长占据了用户的大部分时间,加在一起的时间每天达到40分钟,25岁左右的年轻用户显然更喜欢玩游戏和看视频……

都说安卓手机是吃性能的怪兽,这是因为其系统底层协议所致,所以安卓机型一般硬件配置都远高于同档次的iOS机型。随着硬件性能的急速发展以及屏幕分辨率的快速提升,安卓手机电池越来越不耐用已经成为众多低头族烦恼的问题。

调研公司IDC表示,电池续航已成为消费者选择智能手机的首要因素。虽然说移动电源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手机电量紧张的问题,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如何解决手机自身的续航问题就成了厂商的宣传热点。

解决续航问题的三种方向

《南方都市报》曾与UC联合进行过一次网络调查,在收回的3000余份问卷调查中显示,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最不满意的地方便是电池,60%的手机用户使用手机时发生过电池故障。其中电池耗电快,爆炸,发热等问题,让消费者最为头疼。

解决安卓智能手机的续航问题,一般来说有三个方向,一个是增加电池容量,第二个就是加速充电时间,另一个就是优化系统来延长使用时间。增加电池容量很容易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如前段时间三星Note 7就因为电池爆炸问题对品牌形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电池容量不能随意扩大的现实情况下,现在流行的通常做法,就是多个电池模块叠加,直接就是容量翻倍,续航理论上也是翻倍了。但是,这里面有很大的风险,就是手机重量偏重及使用上的安全性,特别是充电时的安全性,所以目前采用这种方法的厂商较少。

QC4.0+是目前最先进的快速充电方式

即然手机电池容量不能无限扩大,那么我们弯道超车实现续航增加行不行?那就是最近几年出现的快充技术,特别以高通的QC快速充电技术最为盛名,例如前不久发布的努比亚Z17就是全球首款支持Quick Charge 4+的设备。

Quick Charge 4.0新版快充技术是在去年11月,和新款骁龙835处理器同时面市的。而努比亚Z17这款产品支持的QX4.0+相比4.0,在所有功能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三大特性:一是双电源管理IC、二是智能热平衡技术、三是更加先进的安全特性,由此带来的效果是,充电温度降低3℃、速度再提高15%、效率提高30%。按照nubia发布会上的说法,3200mAh电池,充满50%仅需25分钟。

系统优化才显技术实力

安卓手机为什么这么耗电,除了硬件配置高,其实自身的系统运行也是一大源头。曾经有一个实验证明,用同一台手机,在没有应用自启的时候静置半小时,无通知栏弹窗,耗电量是 5%。安装了几屏应用之后,重启手机但不进行任何操作,同样是半个小时,静置耗电量增至 11%,通知栏弹窗高达 16 个。也就是说,有自启的耗电量竟然是无自启情况下的 2.2 倍!

但能不能将所有自启关掉了?如果是这样,很多的后台程序就无法运行,智能手机也就称不上智能了。所以,对系统及APP程序进行管理和优化,也就成了增加续航能力的第三条路,毕竟节省下来的电量,当然也就能增加手机的用户使用时间。

但这种优化不是每个厂商都能做好,这必须得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大量的技术人员去实施,例如努比亚研发的NeoPower 3.0系统,通过AI智慧引擎在系统层面省了不少电,比如动态画面智能优化功能可以智能识别当前场景的内容,并精准调节其内容像素点的饱和度,降低背光;同时还能调整刷新率和分辨率来达到省电的目的,电量消耗可降低8%-10%,从而带来超过10%的游戏时间。

另外,NeoPower 3.0系统还针对导航、网页、游戏、录像、拍照等最常用的十大场景做到全面续航优化,日常使用可达2.4天,告别一天一充。它的超级省电模式在10%电量下,仍可实现超过30小时的待机。

中国品牌厂商如何通过差异化实现突围

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58%,远高于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43%。国内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TalkingData发布的《2016年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移动智能终端规模突破13.7亿台。

在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如何顺应用户的需求,寻找突破点,成为所有中国手机品牌厂商共同关注的话题,拍照、续航、外观……都是可探讨的细分市场方向,但是核心的还是企业内在的技术驱动力。

就以努比亚为例,短短5年时间,积攒了7000多项专利技术,在2016年国内企业发明专利受理申请排名榜上跻身前十。“努比亚的想象力,是行业发展的源动力”。这并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用一项项专利技术累积起来的雄心壮志。

拿前不久发布的努比亚Z17来讲,这款产品是全球第一款8GB RAM的骁龙835处理器平台手机,第一个采用全球最先进QC4.0+快充技术,2300万+1200万的双彩色摄像头,以及顶级的防水性能,堪称“性能怪兽”、“游戏之王”“拍照暗夜之王”,而且多项第一的技术应用,这本身就是技术支撑下的产品体现,也是“想象力”的具体展现。

著名通信行业专家吴茂林曾对中国品牌手机厂商的现状总结过一句话,通过内部技术优势,将产品的功能做到极致化,这就是中国品牌手机厂商实现差异化突围的最佳手段!